暢通微循環 鄉村“好運”來

在瀋陽北興客運站,乘客正在排隊安檢。

盤錦市大窪區石廟子鎮石廟子村開通了公交車。
本報記者 李 越 孫大衞
提要
四好農村路,建好是基礎,管好是手段,護好是保障,運營好才是目的。
而運營,既需要四通八達的路,也需要專業化的車。此前多年,我省農村交通運營自發形成了多種模式,梳理一下,大多存在“小、散、弱”等問題。
疏解昔日運輸“堵點”“痛點”,我省從實際出發,探索制定符合鄉情、村情,並與優化城鎮佈局、農村經濟發展和廣大農民安全出行相適應的運輸模式。
伴隨着一條條四好農村路通村暢鄉,農村客運網絡也在升級。城市公交線路向村鎮延伸,客運班線向區域公交發展,農村客運微循環更通達、順暢。
人們行有所乘:高品質、高舒適度的客運車輛使農民進城容易了,市民下鄉便捷了。
貨物“跑”得更快:“交通+快遞”打通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
鄉村增加“顏值”:伴隨暢達的路網,遊客絡繹不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農村路在成為民生路的同時,也在變身產業路、致富路、旅遊路。
請看本報調查——
引子
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僅是一條路、一趟車的距離。
對此,盤錦市大窪區石廟子鎮石廟子村村民劉國忠感受頗深。“家門口開通了大窪到北窯的公交車,1元錢,可投幣,能刷卡,太方便了。”劉國忠豎起大拇指,這樣的出行條件,以前想都不敢想!
全省各地,村路硬覆蓋,村村通公交已不是新鮮事兒,這樣便利的出行條件,也讓更多村民搭上入城“快車”,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咱村村民到市內打工,都坐381路公交車。”瀋陽市沈北新區興隆台街道孟家台社區居民温英武説,出行方便,也激發了大家進城打工的熱情。
時間倒退幾年,農民出村可不像現在這樣容易。農村公路或沒有硬化,或因重載車輛通行、養護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響,多存在路面破損、通行能力差等情況。再加上運營車輛數量少、車隔長、故障多、不準點等原因,很多村民不願意往外走。遇上着急事兒,更不敢坐客車,怕耽誤事兒。
人走不出去,信息“走”不進來,“封閉”的鄉村,發展受限。
變化始於修路,始於客運交通的改善。路通了,車來了,加速了城鄉間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流通。
新線路新服務 運營提檔升級
提起農村道路運營,此前詬病不少。經過多年“自由”發展,自發形成了不少客運班線,又因村民居住和出行習慣不同,線路“冷”“熱”並存。同時,農村運營班線淡旺季明顯,逢年過節人多,平時人少,客流不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運營企業對班次的調配。
“人多時上不去車,人少時車沿途攬客、乾等不走。不準時準點,誰敢坐!”採訪中,多地村民如是説,車輛不僅老舊、舒適度低,還經常拋錨。
與此同時,運營企業也有難處。農村客運距離短,票價低,客流不穩定。尤其是現在私家車、電動車普及推廣,農民出行呈現多樣化趨勢,這給客運企業帶來很大沖擊。客源不佳,運營難以為繼,企業運營積極性不高,迫於成本壓力,不得不相對或變相減少運營班次,更別提更新車輛了。多名農村客運班線負責人表示,“單靠自身,沒有補貼,線路基本不會盈利,難以良性運轉。”
如何破解農村交通運營供需雙方的矛盾,需要勇氣和智慧。四好農村路建設,恰如一把開鎖密鑰。我省堅持“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並舉、運郵結合”的總體思路,加快完善農村公路運輸服務網絡。強化農村公路運營監管,加快淘汰老舊農村客運車輛, 根據各行政村人口分佈情況、經濟發展水平,選擇合適的車型,並全面提升客車性能。強化司乘人員的安全培訓和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在城鎮化水平較高地區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鎮域內發展鎮村公交。因地制宜選擇農村客運站點,充分聽取羣眾意見。
實打實的舉措,讓已有線路更加規範地運營,也增強了運營企業信心,催生了新線路。
在沈北新區蒲昌路,瀋陽北興客運站已成為區域居民“走出去”的樞紐站。從這裏上車,可到通化、白山、集安、鮁魚圈、新賓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等地。
車站新,車況好,還可通過APP在線訂票,查詢發車時間……延伸服務也不少,提供汽車租賃、周邊旅遊直通車、校園直通車等,給人們出行多樣化提供選擇。“汽車乾淨寬敞,準時準點,司乘人員服務態度好,咱老百姓出門,心裏敞亮!”沈北新區興隆台街道孟家台社區居民金文財説。
進城方便下鄉易 村裏能刷IC卡
天寒地凍,但孟家台社區居民孫淑媛的出行熱情擋也擋不住。“柏油路修到家門口,公交車和小公汽到點兒就來,想上哪兒抬腿就走,咱村人的出行可比以前方便多了。”12月初的一場大雪過後,孫淑媛帶小孫子在家門口的公交站點等車,“要到市內買東西,在過去這天兒可不敢出門,現在車多還方便,進城沒障礙。”
同樣,家住瀋陽市內的楊洪軍、馮淑英老兩口,也切身感受到了城鄉交通一體化帶來的便利。“以前來沈北新區串門,感覺這兒環境好,再加上便利的交通,我們乾脆把市內的房子租了出去,到孟家台社區來租房住。”馮淑英説,想回市內的話,抬腿就走,方便極了。
更多運營車輛跑到村民家門口,打通村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我省各地加大力度完善農村客運網絡體系建設,提高城鄉客運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並因地制宜推進城市公交線路向鎮村延伸。
以沈北新區為例,近年來大力發展城市公交,推動客運班線向區域公交發展。已打造連接瀋陽市內城區母城、區域運營常規公交、區域微循環公交線路40條,農村道路客運班線37條,農村客運班線中擁有公交化運營線路5條,全區已實現村村通客運班車。
不只沈北,全省各市都在加快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步伐。莊河市已有農村客運班線108條、農村班車246輛,實現日發472班次。撫順縣鄉鎮行政村班車通達率達100%,年客運量達189.8萬人次。盤錦市大窪區大力推進農村客運公交一體化改造,發展“鎮村公交”,各行政村已全部通公交,城際、城市、城鄉、鎮村四級道路客運網絡逐步完善,人們出行方便快捷。
“大窪到北窯這趟車剛開時間不長,但乘客不少。”公交司機蔡國林説,農民普遍反映,有了公交車,外出辦事效率高多了。
城鄉交通一體化,不僅方便了農民進城、市民下鄉,也讓貨物運輸“跑”得更快。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户等運輸服務,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省各市也在結合自身實際,打造特色物流網。
撫順縣整合郵政、快遞、供銷網點及農村物流經營者等各方資源,打造農村物流三級網絡體系,8個鄉鎮郵政支局和28家物流企業、95個村級物流網點構建了看不見的“交通網”。
盤錦市完善快遞服務網絡和終端建設,利用郵政、金社裕農、連鎖超市、農村綜合服務站等網絡資源,探索建立農村末端公共平台,健全區、鎮街、村快遞服務體系。
沈北新區實施“交通+快遞”下鄉戰略,大力實施“村村通快遞”工程,讓生產生活資料進城下鄉便捷高效。
莊河市形成了以快遞配送中心、農資配送中心、21個鄉鎮連鎖配送點、205個行政村連鎖放心店為網點的農村商貿物流三級網絡體系,併成立了專業的城鄉物流車隊,實現了人暢其行、貨暢其流。
密路網強服務 激活沉睡資源
修一段公路,也為鄉村開了一扇致富門。
“這條路,成了附近村莊的致富路。”莊河市塔嶺鎮副鎮長趙正東這樣評價塔石線,“來寶溝村、朝陽寺村、福寧村都受益。”
驅車沿塔石線到來寶溝村,遠遠望去,藍莓種植大棚鱗次櫛比。
“部分藍莓已經進入盛果期,下果旺季時,採購商和運輸車輛進出無障礙,這可多虧了門前的這條路。”大連來寶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春日感嘆道。
來寶溝村,在莊河市最北端,翻過山就是岫巖滿族自治縣,只有門前一條路供當地人進出,人們形象地將這地勢稱為“葫蘆口”。使用多年,路多有破損,運輸車輛顛簸,藍莓損果率高,好容易運出去的藍莓,因表面的果粉損失慘遭折價。“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吃虧!”回憶過去的情形,李春日仍感到惋惜。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嶄新的柏油路修到村裏,連採果後進冷庫的必經之路也硬化得平平坦坦,藍莓身價不再因路不平而打折,當地人的藍莓種植熱情越來越高。
不僅來寶溝村,依託這條“致富路”,朝陽寺村家家都在發展項目,養蠶、種榛子,特色經營讓當地人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要不是修路,咱這兒的好東西根本運不出去,也不能建特色園區,大夥兒還得苦巴巴地過日子呢!”在藍莓基地打工的來寶溝村村民藍淑和由衷地表示。
改變的不止這些,四通八達的農村路網,也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莊河市大營鎮四家村,歇馬山莊火爆迎客。驅車上山,一步一景,秀美風光與特色民宿、温泉資源相得益彰,吸引了不少來此寫生的人記錄美景。
“我們這兒風景好,歇馬山峯頂還有馬蹄印,有景有故事,是天生的旅遊勝地。”大營鎮副鎮長宋元傑表示,但在以前,因為山路不好走,別説遊客出入,當地村民出入都成問題。“不管穿什麼下山都是一身土,當地女孩兒都往外嫁,小夥兒都娶不上媳婦。”
路直通山頂,車輛出入方便了,旅遊資源盤活了。林家大院是當地有名的農家樂,每逢週末不提前預訂,想進門有點兒難。“多虧修了路,來來往往的人多了,對吃住有需求,我家正好乾起了農家樂。”林家大院“掌門人”李桂蓮高興地説,有了旅遊資源,咱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遊客多起來,民宿跟上來。當年無人問津的農家院,如今已價值百萬。
為景點服務的配套設施在跟進。塔石線上建起了福寧服務區,像高速公路服務區一樣,供來往遊客歇腳。同時備有簡易針線包、醫藥箱、充電器、飲水機等,為遊客服務。
沈北新區不斷完善旅遊客運網絡,18條線路串聯起瀋陽國家森林公園、瀋陽稻夢空間稻米文化主題公園、瀋陽怪坡風景區等精品旅遊景區景點,輻射鄉村民宿和旅遊農家樂63家、農村休閒採摘園70家。暢、潔、綠、美、安的百里精品旅遊線路和生態文明景觀帶,聚了人氣,帶來財氣。
不讓任何一個地方的發展因交通掉隊,遼寧人信心十足。
本文照片由本報記者李越攝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佈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