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翟文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意義重大而深遠。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學深悟透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對於辦好中國高等教育、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培養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深刻理解新發展階段 承擔起教育強國建設重要使命
深刻理解新發展階段內涵,把握好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時間維度,承擔起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當前,決戰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必然會為“十四五”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有利條件。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當前,黨和國家事業“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家需要的將是更高質量的建設人才,因此高等教育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與此同時,高等教育歷經20餘年的快速發展,也完成了由精英化、大眾化到普及化階段的轉換。辦好新發展階段的高等教育,就必須站在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高度上,樹立起思考和謀劃中國高等教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教育強國建設中應擔負起什麼樣的職責和使命的自覺意識,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
深刻理解新發展格局 把握好高等教育發展歷史方位
深刻理解新發展格局,把握好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方位,統籌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教育的本質是根據一定社會需要培養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決不能脱離國家和社會的需要“自由行走”。因此,我們必須清醒認識併科學研判把握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態勢。
把握好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國際發展大局。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經濟秩序日益重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推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進行。雖然時代主題仍然是和平與發展,但其中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特別是今年年初暴發的世界範圍內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劇了國際環境的複雜性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
把握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當下尤其要把握好新發展格局這一國內發展大局。在作出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重要論斷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為了用好這一發展時期,積極應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超前作出“面向未來,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部署。
在新發展格局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將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這就需要高等教育進一步增強供給能力,發揮好教育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衞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提出明確指導意見:一是必須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明確我們要培養的是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二是優化人才結構,把人力資源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依託;三是發揮好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職能,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關鍵問題;四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注意增強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這些指導意見,就是當下中國高等教育的目標靶向和發展路徑,就是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
深刻理解新發展理念 擘畫好高等教育發展藍圖
深刻理解並用好新發展理念,編制並實施好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擘畫好高等教育發展藍圖。要從《建議》中自覺領任務,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主動完成任務。
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力量相對薄弱,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始終堅持面向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學科專業建設所支撐的行業,以創新鏈引導教育鏈的構建,開展好既能“頂天”又能“立地”的科學研究,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牢固樹立協調發展理念。從宏觀層面來講,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應兼顧地域和類型的協調。地域的協調,要求實現優質教育資源能夠覆蓋不同地域、不同區域,尤其是要鞏固教育脱貧攻堅成果。類型的協調,要求根據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高等教育結構佈局,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杜絕同質化發展。從微觀層面來講,高校應推進學科專業、科學研究、師資隊伍、環境建設等相互協調、彼此契合,始終圍繞自身發展規劃、發展目標和定位辦學治校。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高等教育應主動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發展,積極做好科技研發和創新,着力培養新產業、新業態所需的高層次技術研發和工程人員。高校應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加強自身建設,保證校園環境、人文環境的綠色發展,努力建設節約型、節能型校園,發揮好環境育人的作用。
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理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首次將國際交流合作確定為高校第五項職能和重要使命。高等教育的開放,不僅僅是校地、校企間的合作開放,而且要通過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和自身區位優勢的發揮,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主動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參與國際或世界區域性重大科學工程,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的制定。在開放發展理念指引下,積極利用來華留學生教育和孔子學院等平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形成更加廣泛的對中華文化的國際認同,培養更多知華、友華的國際友人,不斷擴大中國的朋友圈。
牢固樹立共享發展理念。伴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多元化教育技術革命的出現,高校成為知識和信息中心的功能屬性將會進一步強化,其終身學習功能將會進一步凸顯。因此,高等教育的共享發展應努力實現讓人民羣眾可以隨時隨地共享優質教育,可以隨時隨地根據需求接受教育、獲得教育。高校應不斷提升自身文化品位,發揮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和意識形態的陣地作用,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教育,加強“四史”教育,加強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開展好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努力促進國民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在具體戰術層面,應處理好以下四對關係。繼承與創新:應明確繼承的一定是長期以來、日益形成的幹事創業的好傳統、好作風、好經驗、好方法;創新不是盲目的“創新”,而是立足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創新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舉措。無論是繼承還是創新,都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改革與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發展才能確保中國高等教育不斷向前邁進。要實現中國高等教育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邁進,就必須依靠改革,就必須以破冰的勇氣和鋭氣,推進以教育評價體系改革為引領的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以系統性思維做好“十四五”規劃實施的整體推進,以辯證思維用好“兩點論”,實現重點問題、重點任務的突破,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編制和落實:應在總結好“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做好“一分部署”的這個“一”,並在“一”的指導下全力落細、落實。
綜上,我們必須堅持黨對高等教育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努力為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為遼寧教育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瀋陽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佈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