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構建區域發展格局重要性
馬洪君
省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通過的《中共遼寧省委關於制定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省委《建議》)明確提出,形成以瀋陽、大連“雙核”為牽引的“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不僅有利於遼寧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佈局,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而且是遼寧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深刻認識和把握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及其實踐要求,對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深刻認識和把握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
看概念。一是“一圈”的界定,即瀋陽現代化都市圈。二是“一帶”的界定,即遼寧沿海經濟帶。三是“兩區”的界定,即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和遼東綠色經濟區。
看功能。一是明晰了以瀋陽為中心的現代化都市圈的功能。瀋陽按照國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能級,提高集聚、輻射和帶動能力;以鞍山、撫順、本溪、遼陽、鐵嶺、沈撫示範區等為支撐,以推動統一市場建設、基礎設施一體高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城鄉融合發展為重點,更好發揮城市組團的集聚輻射、產業協同和同城化效應,增強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打造新型工業化的示範區、東北振興發展的增長極。二是明晰了以大連為龍頭深入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功能。突出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帶動作用,建設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進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沿海六市全方位加強合作對接,增強沿海開發開放整體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省。三是明晰了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的功能。依託阜新、朝陽、葫蘆島等,率先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打造遼寧開放合作的西門户和新增長極,吸引京津冀企業、資本、人才來遼;建設京津冀地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打造吸引京津冀居民休閒旅遊康養的後花園。四是明晰了遼東綠色經濟區的功能。全面落實國家建設東北東部綠色經濟帶部署,協同探索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綠色產業集聚區、大健康產業基地以及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精加工基地,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看目標。省委《建議》確定“區域發展形成新格局”的總目標。一是中心城市、城市羣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二是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三是沿海與腹地良性互動。四是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五是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六是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
看實踐要求。一是突出“雙核”牽引。要更加突出瀋陽、大連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牽引作用,瀋陽和大連經濟總量佔全省半壁江山,從某種程度上講,“雙核”越強則遼甯越興旺發達。二是強化優勢互補。瀋陽要充分發揮科教和人才資源優勢,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在打造數字遼寧智造強省、“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解決“老字號”問題上為全省作出示範。同時,更好發揮城市組團的集聚輻射、產業協同和同城化效應,打造新型工業化的示範區、東北振興發展的增長極。大連要充分發揮開放龍頭作用和“中心港”以及化工研發優勢。同時,要發揮遼寧沿海和港口資源優勢,在暢通循環、實現更高層次對外開放、解決“原字號”問題上為全省作出示範,增強沿海六市開發開放整體優勢。發揮遼西三市毗鄰京津冀的區位優勢,加強與京津冀地區的通道對接、產業對接、平台對接、市場對接,打造遼寧開放合作的西門户和新增長極。發揮遼東九縣市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優質水資源等優勢,全力發展生態型經濟。三是實施協調聯動。加強瀋陽、大連協調聯動,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瀋陽現代化都市圈以推動統一市場建設、基礎設施一體高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城鄉融合發展為重點,建立健全協調聯動機制。大連等沿海六市大力發展公海鐵多式聯運,進一步拓展港口腹地縱深,探索開闢融入東北亞經貿格局的陸海物流新通道。遼西三市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化與京津冀產業發展對接協作、資源要素雙向流動,推動遼寧產品進入京津冀市場。遼東九縣市重點是協同探索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同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深刻認識和把握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
遼寧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堅持協調發展既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方面,也是解決遼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十四五”時期,遼寧能否實現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協調、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等,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從某種角度講,就在於構建什麼樣的區域發展格局,也在於能否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省委《建議》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形成以瀋陽、大連“雙核”為牽引的“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既是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具體表現。
遼寧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省委《建議》也提出,全面推進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高質量發展。“一圈一帶兩區”不僅包括全省各個地區,而且涵蓋所有領域。這就要求全省上下在構建區域發展格局中堅持內外部相互協調發展的同時,必須把着力點和落腳點放在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上,使之成為遼寧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板塊支撐和動力系統的必然選擇。
優化遼寧區域經濟佈局的重大舉措。優化區域經濟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對“十四五”時期遼寧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省委《建議》提出的“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不僅是對遼寧的區域經濟進行新佈局,而且非常注重“優化”——既重新界定了瀋陽現代化都市圈、遼寧沿海經濟帶、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遼東綠色經濟區的國土空間佈局和區域範圍及功能,又明確了戰略方向、原則目標、發展重點和協作分工等。從中可以看出,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實屬對全省進行優化經濟佈局的重大之舉。
推動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實現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既是黨中央賦予的歷史使命,也是全省上下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省委《建議》提出通過五年努力要實現的目標,其中,“取得新突破”是黨中央對東北、遼寧“十四五”發展提出的明確要求;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是“取得新突破”的着力點和突破口;形成“振興發展新局面”是“取得新突破”的目標體現,是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中強調的“六項重點工作”逐一提出的定性要求,描繪了“取得新突破”的生動畫面。“十四五”時期,遼寧如期實現這樣的奮鬥目標,如果沒有“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的支撐,是難以想象的。
在嵌入新發展格局中加快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
“十四五”時期,遼寧將以構建區域發展格局嵌入新發展格局,從而更好地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此,需要把握好以下關係,找準嵌入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關係。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這為我們處理好二者關係提供了重要遵循。一方面,要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的數量與生產規模,不斷滿足人們高端化多樣化的需求,堅決杜絕投入多產出少的落後產能。另一方面,要更加註重需求側管理。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明確信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同時雙向發力。在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中把需求側管理提到一定高度,以此達到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進一步説明二者關係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係。一些好的傳統產業不應該放棄也不能放棄,其在實體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則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物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推動產業產品結構發生變化,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等會層出不窮。儘管如此,不可能也無法完全取替傳統產業。因此,遼寧以構建區域發展格局嵌入新發展格局,必須同時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
投資與消費的關係。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中投資不可或缺,但投資的關鍵是投什麼、怎麼投、投多少。也就是説,投資一定要注重有效性,爭取最大投資回報率。另一方面,推動遼寧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消費的重要作用。從再生產理論中“四個環節”關係來看,消費環節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十四五”時期,遼寧無論是構建區域發展格局,還是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都必須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關係,這是擴大內需的關鍵。
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的關係。一方面,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於核心地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科技創新放在“十四五”12個方面重點任務的首位。這就要求我們按照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充分發揮創新驅動在構建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高質量發展越來越離不開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可以説,沒有創新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從二者關係中可以找到並找準“一圈一帶兩區”嵌入新發展格局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內生特點與擴大開放的關係。一方面,區域協同發展具有內生特點,往往注重區域功能、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的發展。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發展絕不能搞封閉,要通過內外聯動打造遼寧對外開放新前沿。“一圈一帶兩區”尤其是遼寧沿海經濟帶,要充分釋放開放潛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RCEP”等,做好向北、向西、向東開放的大文章。
總之,處理好五個關係十分重要,這是遼寧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嵌入新發展格局的路徑選擇。
(作者系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一級巡視員)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佈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